查看原文
其他

李俊峰:​我国发展新能源的基础很好,但千万不要太着急

世纪新能源团队 世纪新能源网 2023-01-30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对新能源行业又有什么影响?

出品:世纪新能源网光储团队

主编:张松  撰文:孙凌伟

寻求报道请联系微信sjxny001


在世纪新能源网主办的2021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发展研讨会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学术委员会、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李俊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
 
2020年9月22号,在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中国提出了“3060”的“双碳”目标,随后中央又紧密地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包括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改委关于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会议,以及今年3月15号中央财政委员会第9次会议上都对这项工作做出了详细部署。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人,包括金融界,甚至是能源界内部的人对此事持怀疑态度。
 
李俊峰指出,中央对“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的定位是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件大事情,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是一项权宜之计,早在90年代就已经开始。当时,国家把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先后颁布了《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从而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能源效率的提升和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发展。
“双碳”目标的承诺,正是在这样的坚实产业基础上提出来的。比如2030年风光装机12亿千瓦以上,如果没有此前的基础积累、政策积累,不可能有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
 
12亿千瓦的目标提出之后,业界大部分分析都认为目标有点低了,很容易做到,各个方面做的预测可能至少是15—16亿千瓦。
 
我觉得“碳达峰”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困难不会特别大,就像每个人长个子,长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不长了。但是到“碳中和”的时候可能难度就比较大,就像减肥一样,当你长高了,变胖了,要瘦下来就很麻烦。
 
对于绿色创新发展的理念,全球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来了,已经发展了近50年了,而我国大概在2013年才提出这一理念,而且转型很难。用习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经济发展出现了能源偏煤、结构偏重,效率偏低的矛盾,但如果把这些矛盾解决好了,创建风光高比例电力系统不会比欧美差。
 
首先从能源结构看,世界各国化石能源比重大都是80%以上,起点都差不多,只是发达国家化石能源以油气为主,我们是煤炭为。二是从从电源结构上看,我国电源比重中,最多的是煤炭,大概是百分之六十几;美国大部分是天然气发电,也是六十几。但是如果全部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双方的起点也是差不多的。

比如月初的时候,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颁布了《关于风光上网电价的指导意见》,所有建议地区的上网电价,风光电价都低于煤炭标杆电价,这就是我们推进“双碳”目标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从电力系统来说,人们的认识也在变化,尽管2004年左右的时候,电力系统普遍将风光发电认为是垃圾电,不太接受它。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构建新能源为基础的电力系统的必要性已经被意识到,早在10多年前就做了类似张北风光储示范工程的一系列部署,研究如何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一代电力系统。也就是说我们在技术上已经做了一些准备,不见得比美国建设得慢。
 
第四、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了。2004年前后做光伏做风电,我国大部分的技术,乃至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都依赖于国外,现在则完全不同。不论是风电还是光伏,产业和技术进步能力都非常快,有了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肩的能力,在某些领域甚至有领先的机会,有了这种优势,实现能源转型的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现在发展新能源面临的风险不是技术上,而是来源于过度竞争。我国原有的能源结构中,85%是化石能源,其中接近60%是煤炭。在接下来40年的左右时间里,我们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就是如何把这85%的化石能源的大部分转变为非化石能源,这是一个大的远期目标。这在以往是不存在的。以往的能源发展,目标总是在变,政策总是在变。现在目标明确了,新能源行业面临的最大危险,反而是过度竞争。比如五大电力等央企,两年之前,专心做新能源的很少,现在几乎都在发展新能源,并且规模都很大。特别是随着服装、食品加工、房地产、互联网等其它领域企业的进驻,新能源行业的未来竞争会更加激烈。
 
新的竞争时代的来临,需要所有的新能源企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新能源领域,隆基这样的千亿公司很优秀,但是如果和微软、Google、腾讯这样规模的企业相比,还不是一个数量级,必须得做好过度竞争的准备。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基础很好,但千万不要太着急。因为新能源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系统强有力的支撑,而电网现在要解决的,是越来越多的新能源稳定接入问题,需要给他们时间。比如现在的电力系统非化石能源发电的占比是30%多一点,2025年要实现40%多,2030年是50%多,2050年则是80%多。电网只有通过这种渐进式的蜕变,才能提供一个这样安全可靠的体系,风光才能真正切实的不断提高融入水平。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家同舟共济、经常协商,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大家共同努力,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才能更快实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